Quantcast
Channel: Recent Discussions — Advantech IoT Developer Forum
Viewing all 263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平台驅動程式_SUSI4 API 使用手冊


RMM-Sever 使用手冊

$
0
0
標題 : RMM-Sever 使用手冊
大綱 :
  1. Software Installation
  2. RMM Server
  3. RMM Client (Desktop)
  4. Dashboard
  5. RMM Client (Mobile)
下載點 Download



如何從伺服器取得事件(Websocket)?

Azure 簡介

$
0
0
簡介微軟Azure的優勢與軟體的服務種類。

 


Azure - 機器學習

$
0
0
 簡介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與如何使用微軟Azure上的機器學習。

 


Azure-機器學習_實際操作

$
0
0
使用微軟Azure上的機器學習來處理實際資料,觀察透過不同演算法與流程產生的差異。

 


SUSI IoT簡介

$
0
0
SUSI_IoT是computer base gateway所附的WISE-Agnet工具,可用來接收sensor 所要傳到Agent 的data。

 


如何新增一個SUSI_IoT的Item (.dll)?

$
0
0
本內容是如何新增一個SUSI_IoT的Item (.dll),讓第三方sensor 的data可以被WISE-Agent接收。

 



WISE-PaaS/RMM WISE-Agent - 编程指南

WISE-PaaS/RMM WISE-Agent -命令格式

$
0
0
標題 : WISE命令格式
大綱 Outline:
1.OVERVIEW
2.RMM Agent Communication Protocol
3.RMM Agent Packet Format
4.Agent Connection Protocol
5.Agent Command
6.Hardware Monitor
7.Power On Off
8.Recovery
9.Protection
10.Remote KVM
11.Software Monitor
12.Terminal
13.Screen shot
14.Network Monitor
15.SUSI Control
16.Hard-Disk Monitor
17.Process Monitor
18.Server Redundancy


下載點 Download 1 (Dropbox)
下載點 Download 2 (China)



WISE-PaaS/RMM REST API 使用者手冊

WISE-PaaS/RMM WISE-Agent 使用者手冊

$
0
0
標題: RMM的管理手冊
大綱:
1.SOFTWARE INSTALLATION
1.1.Windows Agent Installation
1.1.1.Installation
1.1.2.Uninstallation
1.2.Linux Agent Installation
1.2.1.Installation
1.2.2.Uninstallation

2.WINDOWS AGENT CONFIGURATION
1.1.Agent Console
1.2.Connect to Server

3.LINUX AGENT CONFIGURATION
2.1.Agent Service Control
1.2.3.CentOS
2.2.Setup Agent
2.3.Check Agent Connection Status1. *

下載點 Download



WISE Agent 導論

SUSI 物聯網導論

UBC220 Embedded computer

$
0
0
Hello every one,
  

I am  trying boot up the Advantech UBC-220 through mSATA .we have given power to the device  12 VDC, 1 Amps .

when I was powered up its showing only the Linux penguin image.After that there is no progress on long time.

Is this device contains any default OS for first use?


1)How to install the OS on the UBC220 ans list out them.

2)Is there any possibilities install OS at Flash Memory(4GB).

3) still I have not observed any Digital I/O pins in the datasheet .If its needed how do that?

4)I have found SIM slot in the board .what are all the limitations (like wifi) and how to use that.

5) is there chances to  add the pheripheral like GPS+GSM in the board in half or full mpci slot 

still I don't receive any error code regarding this.Its on idle mode only with this image

For further more details please see the attachment on here and kindly reply  to me on soon .

【劉建志談IOT】想在物聯網界當BOSS,發展一個能管理所有裝置的平台是關鍵

$
0
0

一個完整的物聯網應用方案可能包含許多異質性的裝置,以智能工廠為例,一條生產線可能包含幾個或幾十個工作站,每個工作站可能包含幾部不同功能的生 產設備,每項機器設備上可能配備了電流、震動、應力等不同感測器。在這些機器設備上,各種感測器扮演收集不同資料的功能,甚至根據設定的情境規則 (rule engine),有時還必須根據收集到的數據,比如說震動過大,導致金屬切削偏移,造成產品良率下降,而回過頭來對特定機器設備或工作站下令停機檢修。

再以智慧家庭的應用為例:當戶外的溫度感測器察覺戶外溫度已降到23度,室内的冷氣可能會根據溫度感測器採集到的數據停止冷氣運作,改為啟動電風 扇,幾分鐘後窗簾與窗戶自動開啟通風。這種過往仰賴人類體感察覺環境溫度改變時的行為反應,現在都可以因爲物聯網科技的引進而智慧化,從而帶來行動不便老 人的便利或是能源的節省。

  • 智慧工廠要發展,首重「讓機器開始對話」

想要實現這樣的情境應用,首先要讓機器裝置之間可以"對話"。許多國際性組織,例如Open Connectivity Foundation, Homekit, Thread, LWM2M等各自制定物聯網通訊協定,目的都是為了編寫一種裝置之間可以溝通的”語言”,只要所有的物聯網應用方案都採用相同的協定,裝置之間的資料蒐 集、傳輸、交換等等都有一個共同的語言。

只是當市場上為了智慧家庭或智能工廠這類命題,有數個巨頭各自推出不同的協定,再加上過往許多產業為了產業內設備早已有許多既有的協定,例如電信業的TR-069等等,使得有志投入物聯網裝置應用方案或開發的廠商在第一時間就面臨選擇哪一種協定的困擾。

縱然選定了某一種特定的協定,緊接著就開發團隊就需要將設定好的使用情境中的各項裝置串連到同一個裝置管理平臺(DM,或者說 Device/Data Management Service – DMS)。假設每個裝置是一個點,把裝置/設備串連到管理中心就會形成一條線,但要讓許多異質性裝置串連成一個”面”就需要一個物聯網裝置管理平台。根據 Industrial Internet Consortium發佈的IIRA (Industrial Internet Reference Architecture ),DM是物聯網應用方案的裝置連結與數據集散中心,它往南向(south bound)肩負起串連感測器/制動器/閘道器,將收集到的資料拋轉給同屬平台層的數據篩選/分類/存儲/分析系統,備供北向(north bound)的應用軟體(application)及商務管理系統(BSS/OSS)取用,進行決策分析與制定;然後企業層(edge tier)的應用軟體或商務管理系統做成(自動或半自動)決策制定後,還要對南向的裝置層(edge tier)相關裝置下達指定進行必要行動。

用一個比較具象的形容,DM扮演著人體中樞神經系統中的脊髓。沒有脊髓(及神經,在物聯網中相當於傳輸網路),人類將無法在眼睛看到棒球飛過來的時候,肌肉自然反應躲避危險。

  • 連結不同廠商的設備、裝置才是終極物聯網目標

就像中樞神經可以知道我們感官對外在的察覺,驅動我們的四肢一樣,DM也可以連接感應器,收集感應器數據,與驅動設備。一個投手單純的揮動手臂衹是 練習,但上場時他必須能察覺到捕手的信號、打擊手的姿勢、風向、風速,進而眼手腳交互,最後再投出球,以完成一個好的投球的動作,甚至在打擊手擊出滾地球 時做為內野防守的第一人,接住眼前滾動的球。

所以遙控家電或自動化工廠的單一設備不是物聯網的目標,而是將來自不同類別與來自不同廠商的裝置/設備連結起來,運用收集到的各項必要數據交叉分析或根據情境引擎預設的程式,管理、使用各項裝置/設備,達成提高生產效率、節能或增加便利性等等目的。

為了扮演好中樞神經的角色,一個DM應該具備幾個特色:

  1. 能連結不同裝置/設備:以文章開頭的例子來說,世界上很難找到一個工廠裡的所有工作站,其中的各項裝置/設備全部都向同一個供應商採購,不同的供應商通常有著不同的韌體或驅動程式,如何讓這些裝置/設備了解互相之間想傳達的資料,本身就是一個重大挑戰;同樣的,家中所有的家電設備,即便是以忠誠度最高著稱的果粉,想來也沒有幾位可以貫徹所有的設備都來自Apple。所以device management的第一個挑戰就是將來自不同硬體製造商的硬體整合在一起。
  2. 接受不同通訊軟體協定的資料流:如前所述,市場上因為種種原因存在著數量極多的通訊協定。除非整個應用方案的規劃初期,限定採用支援同一種通訊協 定的裝置,否則有的裝置可能在設計之初採用MQTT這種通訊協定,同一個物聯網應用方案中採用的其他裝置可能支援XMPP或LWM2M,這時DM就必須同 時支援兩種以上的通訊協定。而且,不同的物聯網應用方案如果又有需要溝通合作,DM平台必須處理的狀況會更加複雜。試想,在農業0的情境下,身為初級產業 的農場可能採用了某一套物聯網應用方案提升農業生產效率,中間扮演運送保鮮的物流業者也有一套物流業的物聯網方案,再到終端的零售商可能採用了零售業通用 的物聯網應用方案。當政府想實現生產履歷全程貫連,確保消費者健康時,這三套物聯網應用方案之間可能各自採用某幾種通訊協定,因此可能需要一個更大的DM平台,才能讓這三個階段的資訊流與決策相互串連。
  3. 統一(unified)的管理介面:相信許多朋友都有相同的困擾,大多家庭裡都有電視、家庭劇院、機上盒(set-up box)、冷氣機、音響等家電,這些設備都各有遙控器,當所有遙控器擺在一起的時候,可能有時會搞不清楚哪個遙控器對應哪一個家電設備。再帶入智慧家庭的 應用後,每個家庭裡面可能還會包括安全監控攝影機、溫度感應的感測器、連結冰箱的感測器、各種智慧插座、燈控裝置等幾十個或上百個感應器及制動器。若是不 能呈現在單一的管理介面上,我們的手機裡面將必須下載無數個app分別控制,不但眾多遙控器同時存在的噩夢加倍放大,我們將很難實現不同裝置間為了同一個 使用情境連動,發揮上文章開頭舉例,因為戶外氣溫下降,市內各項溫度調控裝置配合做動的理想,最佳的解決方案自然就是將所有屋內裝置/設備全部串連在同一 個DM上。
  4. 提供快速客製的介面:與手機、電腦的需求量可能是一年幾千萬或是幾億台標準裝置相比,物聯網的應用在不同行業,使用的裝置/設備各不相同,甚至不 同的工廠之間,需要的智能工廠方案也必須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因此客製化程度相對高非常多。DM作為承上啟下的平台(甚至可以說是IoT enabler),必須讓系統整合或應用方案開發商輕易地上手,並且迅速為不同的行業客戶設計開發出各類型的應用軟體。 因此兩個訴求支援相同數量通訊協定的DM,但提供更強大的客製化、視覺化開發介面的DM當然會節省更多的開發時間。
  5. 智能連動:透過資料收集與情境規則設定,DM可讓應用方案開發者輕易設定執行一連串動作。以智能消防爲例,當火災發生時,偵煙器感知到溫度異常上 升速度過快時,警報器會隨之啟動,智能的逃生指示牌也會依人流感測器(people count sensor)感測到的特定空間人員數量,透過強大的演算法在極短的時間內將人們平均導引至遠離火場的不同逃生出口疏散,當然系統也會同時打電話報警及啟 動滅火系統。所以一個好的DM必須能接受足夠數量的rule engine設定的連動情境。
  6. 遠程自動維護軟體/韌體升級、遠程改變設定、失能檢測:以智能大樓為例,一棟大樓可能有成千上萬個感應器及制動器,哪些設備的電池電力不足、哪個 偵煙器的已經損壞、是否需要保養?大樓物業管理公司很難用人力隨時、逐個巡檢。如果這些裝置/設備都串連到同一個DM ,這個平台就可以默默進行監控、管理、偵測所有設備,當設備異常時或達到某個閾值時,即時提供告警。甚至,特定的裝置有時會有軟體/韌體升級或設定更改需 求時,管理者只需要在管理平台上一鍵搞定,免去逐一操作的困擾。
  7. DM/DA的目的在於最終服務的提供:雖然有人把DMS 定義作Device Management Server, 這樣的定義狹義的以為把硬體裝置平台架設好了,開放簡單的API/SDK 就算完成應用方案開發了。事實上,南向的設備接入,不是簡單的下載一個client SDK就能完成的。在整合過程中,往往都會遇到無法預期的困難; 而北向application/BSS/OSS的開發,未來必然有極多需要快速客制化的需求,以因應不同產業需求或商業模式,所以一個好的DM,要能專注 在對南北向需求者的服務上,唯有專注在DM服務的平台,才能真正促進更多更好的物聯網應用方案被開發出來。

物聯網的發展受到舉世期待,DM做為承上啟下的管理平台,可以將整個物聯網應用方案串連成為一個完整的面,而不是一段段不相連的線,避免了實際使用的物聯網服務營運商或管理者必須同時使用多重介面才能達成單一使用情境的窘境。因為唯有讓物聯網應用方案真正提供設想中的便利與智能,物聯網才能真正地走入我們的生活。所以,物聯網應用方案開發者在投入初期選定DM平台時,實在不能不審慎評估,避免進行到一半時發覺怎麼開發速度落後競爭者時的後悔莫及。





Installing OS at UBC200

$
0
0
Hello every one,
  

I am  trying boot up the Advantech UBC-220 through mSATA .we have given power to the device  12 VDC, 1 Amps .

when I was powered up its showing only the Linux penguin image.After that there is no progress on long time.

Is this device contains any default OS for first use?


1)How to install the OS on the UBC200 ans list out them.

2)Is there any possibilities install OS at Flash Memory(4GB).

3) still I have not observed any Digital I/O pins in the datasheet .If its needed how do that?

4)I have found SIM slot in the board .what are all the limitations (like wifi) and how to use that.

5) is there chances to  add the pheripheral like GPS+GSM in the board in half or full mpci slot 

still I don't receive any error code regarding this.Its on idle mode only with this image

For further more details please see the attachment on here and kindly reply  to me on soon .

Is there any technical support web site?

$
0
0
Is there any technical support web site in RISC platform?

关于物联网趋势的5大预测

$
0
0
物联网未来的发展一直惹争议,关于物联网的前景也一直成了企业关注的重中之重。物联网(IoT)描述了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越来越多的设备受到传感器的驱动, 设备之间互相连接,并且能够分享自身当前状态及所在运行环境的信息。现在,这个世界已经到来。多数企业担心,如果在企运营中不使用 物联网技术,他们的业务会受到负面影响,丧失竞争优势。这一点颇为引人关注。

    

物联网5大预测前景未来或掀数字化浪潮

  物联网的前景:

   1. 下一轮数字化转型:物联网将引发下一轮企业数字化转型,是运营作技术(OT)和信息技术(IT)的融合,助力劳动力移动化和数字化的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 企业在整个经营范围内扩大并深化数字化转型,物联网,特别是工业物联网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更经济实惠的“互联”传感器、嵌入式智能与操控、更快速更加无 处不在的通信网络、云加速和边缘计算以及先进的数据分析能力都将促进这一波数字化转型的浪潮。调查结果显示,三分之二的企业计划在2016年通过移动应用程序来实施物联网技术。

   2. 市场洞察力数据:物联网将把之前未开发的数据转化为市场洞察力,助力企业将客户体验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在思考物联网的价值定位时,大多数企业都认为其主 要优势在于提高效率及节约成本。然而,实现数据访问——包括以前尚未开发的数据——并将其转化为具备可操作性的市场洞察力(这正是物联网的特点所在),将 可帮助企业实现更高程度的客户服务转型,为企业提高品牌/服务的忠诚度和满意度提供新的机遇。63%的受访企业计划在2016年使用物联网来更好地分析顾 客行为,进而提高服务水平。

  3. 本地到云的信心:物联网将推动一个开放的、具有互操作的混合计算方法,促进行业和政府在全球架构标准方面进行合作,从而有助解决网络安全问题:虽然基于云计算的 物联网解决方案将越来越受欢迎,但是没有任何单一的计算架构能够垄断其信息传递。相反,作为私有云或公共云产品的一部分,物联网会实现跨系统蓬勃发展,无 论是在边缘还是在户内。41%的受访者认为,物联网有关的网络安全威胁将会成为其业务的关键挑战,这正体现了当前用户的安全忧虑。使物联网在跨异构计算环 境中可用,能够帮助终端用户以最适合自身安全需求和关键任务需求的方式来使用物联网解决方案,同时能够使那些仍在使用传统技术基础架构的企业在合理可控的 道路上向前迈进,使他们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顺利转型。

  4. 跨过基础架构障碍,实现创新:物联网将激发创新,打破商业模式,促进企业、政府和新兴经济体经济的增长:正如工业革命、互联网的诞生以及移动革命都推动了 社会的进步、创新与繁荣,物联网将同样做到这一点。企业和城市都将提供支持物联网的新型服务,新的商业模式将会出现,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将面临大好机遇,无 须受到传统基础架构不足的制约即可迅速利用物联网,从根本上实现跨越式发展。事实上,麦肯锡预测,全球物联网解决方案市场的40%都将来自发展中国家。

  5. 更美好的星球:物联网解决方案将被用于解决重大社会与环境问题:物联网将有助于各国及其经济应对地球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包括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事实上,受访者认为,提高资源利用率是物联网对整个社会的最大益处。与私营部门。

  相呼应的是,地方政府和国家层面同样支持物联网,以期利用相关技术来加速和优化现有措施来遏制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各国在COP21(巴黎气候峰会)这一突破性气候协议中的承诺(本协议中,全球195个国家承诺到2100年将全球温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

预测:2025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量达270亿个

$
0
0

来自市场研究公司Machina Research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物联网连接数量及物联网收入在2015年-2025年之间将增长三倍,从而为电信运营商提供一个赚钱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企业IT服务领域具有经验的电信运营商。

2015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量为60亿个,根据预期,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增至270亿个。同期,物联网收入机会将从7500亿美元增至3万亿美元, 其中总收入中的1.3万亿美元将通过设备、连接和应用收入直接来自于终端用户。剩余部分则将来自于上下游资源,包括应用开发、系统集成、托管和数据货币 化。

虽然从纯粹连接性方面的收入相对比较少——2025年500亿美元,Machina Research CEO - Matt Hatton 表示,电信运营商在占据市 场份额方面的表现,会远超许多行业观察家的预期。500亿美元是“充满变化的一大块市场”,Matt Hatton说,不过他指出,电信运营商仍将把重点放 在更广泛的机会上,例如提供实际的物联网应用。

“一些运营商,例如沃达丰,正在积极开发物联网应用,而其他运营商,例如Tele2则更侧重于横向连接部分。”他补充说,包括数据货币化和系统集成在内的相关服务,也代表着一个巨大的机会。

“人们往往会认为电信运营商在终端服务方面没有优势,但这有些一概而论。”Matt Hatton说,“例如,虽然他们可能在开发自己的宠物跟踪器方面不那 么擅长,但是物联网大部分有趣的东西都有着沉重的企业倾斜,而电信运营商在提供多元化企业IT服务方面却做得相当不错。”

根据Machina Research的预测,到2025年,所有物联网连接中的72%将使用WiFi和Zigbee这样的短距离传输技术。物联网蜂窝连接 到2025年将达到220亿个(2015年底这一数字为3.34亿),其中大部分将基于LTE。互联车辆将成为一个关键领域,2025年45%的蜂窝物联 网连接将会在这个领域。包括Sigfox、LoRa和LTE-NB1等在内低功耗广域覆盖技术,在2025年将占据11%的物联网连接。

中国将引领2025年全球物联网市场,但是美国在物联网连接数方面与中国不相上下——中国占据21%的全球物联网连接数,美国占据20%;但是美国在收入 份额方面却大于中国,美国为22%,中国则为19%。2025年第三大物联网市场将是日本,届时日本将占据全球物联网连接的7%和物联网收入的6%。

Machina Research数据显示,到2025年,物联网将产生超过2泽字节的数据,主要来自于消费电子设备。

Viewing all 263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